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24年开放课题负责人会议

发布者: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4-07-05浏览次数:10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召开2024年开放课题负责人会议

 

202474日下午,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召开了2024年开放课题负责人会议。会议主题聚焦于2019-2022年度开放课题优秀项目汇报、各开放课题的课题介绍和学科发展讨论。来自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开放课题负责人及有关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实验室主任黄钢教授致开场辞,并为2019-2022年度开放课题优秀项目负责人颁发证书。获奖的7位负责人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虞梅和赵海涛、复旦大学孔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刘峰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军建,以及上海健康医学院朱君和张彤鑫。黄钢教授对各位到场人员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合作与支持,能够汇聚更多的人才,推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从而提升各自的工作成果。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陈沛然博士为与会者带来精彩开场讲座《光子计数CT和能谱成像的价值研究》,各优秀项目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自项目的成果,包括:《多发性骨髓瘤CD38靶点PET显像探针的创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陈虞梅)、《巨噬细胞膜介导肿瘤诊疗一体化探针研究》(朱君)、《新型咪唑并吡啶骨架pH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张彤鑫)、《基于超组装体系智能界面构筑及传感诊疗应用》(孔彪)、《多种纳米探针用于靶向诊断、治疗胰腺癌评价》(刘峰君)、《TSPAN8核转位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李军建)、《靶向GRP78蛋白多肽分子探针的构建与评价》(赵海涛)等,这些课题结题时不仅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而且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的资助。


各开放课题负责人就各自课题进行了汇报,涵盖了从分子诊断成像技术到纳米药物制备技术、肿瘤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具体汇报内容包括:《铁-多酚配位化合物T1-MRI造影剂的设计》(安璐,上海师范大学)、《Mortalin PET显像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敏感/耐药的研究》(刘晓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H/GSH响应的载药纳米探针诱导乳腺癌焦亡及CEST成像研究》(王中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NOCA患者多维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研究》(张涵,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α核素靶向药物的构建及其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研究》(杨梦蝶,同济大学)、《枇杷外泌体调控铁死亡阻遏胰腺癌细胞恶性进展机制研究》(武悦,上海市中医医院)、《ADSCs外泌体传递miR-23a-3p介导HDAC7在调控NF-kB途径中改善脓毒症心肌病的机制研究》(罗前程,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智能分析及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蛋白质组分析应用初探》(白宝丹,上海健康医学院)、《铋基纳米催化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李钰皓,上海理工大学)、《GE11多肽的PET/MR预靶向双模态成像探索研究》(海汪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基于阿尔法核素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组合拳”策略用于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的研究》(张佳佳,同济大学)。与会者就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分子影像学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黄钢教授对各开放课题负责人对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贡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合作机会进行了展望。他希望通过重点实验室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强调与会者应学习优秀项目的工作思路和基本结果,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课题,更要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产生合作,推动个人成长,激发工作火花。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已经在纳米材料、分子探针、靶点识别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基础,希望通过彼此合作,大家能够跟踪最新进展,借助最新的显像技术,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各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会议讨论结果进一步提升自我,优化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资源配置。

未来,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将继续设立开放课题,进一步深化相关的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界、工业界和医疗界之间的合作,推动分子影像学领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