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发展历程
2015年
上海健康医学院成为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校
2016年
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于入选“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2017年
入选上海市II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2018年
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9年
入选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9年
成立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
2020年
实验室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
入选一流本科
2021年3月18日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项目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
育良禽所择之壮木,建人才愿聚之佳所
2015年,上海健康医学院成为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于2016年入选“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入选上海市II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2018年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同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0年实验室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3月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依托单位对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引进、软硬件投入及科研经费都予大力支持。两年的实验室建设,柔性引进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同时也培养多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各层次专家。实验室现有2400余平米实验室场地,拥有包括小动物PET-CT、小动物SPECT-CT、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MALDI-TOF质谱成像仪、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在内的价值54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
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阶梯式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实验室通过引育并举,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2019‒2020年以实验室为第一单位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3名、晨光学者2名,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启明星”1名。目前实验室专兼职科研人员80余名,94%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已形成分子影像与探针组、分子影像与药物机制组、分子生物与影像组,及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四个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分子靶标确认、分子探针设计开发、诊疗一体化临床转化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工作。同时,为了结合学校优势以及“健康上海2030”发展要求,实验室另设转化合作团队,聚焦于影像设备的研发。
人才培养——做大平台、做深专业、做实基地、做强能力,多元化培养创新人才
2019-2020年内招收培养(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生共计10余人,硕士生共计80余人,与影像学院一起共计带教本科生312人。实验室积极承担校二级学院的相关课程建设和授课任务,已完成《分子影像学》和《CT设备及扫描技术》两门课程建设,本科教学2394学时,专科教学688学时。出版专著8本,超过150万字,包括Springer出版社的英文专著《Nuclear Medicine in Oncology: Molecular Imaging and Target Therapy》(2019年)和《PET/CT for Inflammatory Diseases: Basic Sciences, Typical Cases, and Review》(2020年)2本。共计6名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国际交流访学,推荐了多名优秀本、专科生赴国际一流机构(加拿大凡尼尔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学院/纽卡斯尔大学/莫纳士大学、英国剑桥/爱丁堡/伯明翰城市大学、芬兰萨沃尼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科技成果——攻坚克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1)2019-2020年,实验室共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SCI IF值>10分的有8篇(5篇为实验室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SCI IF值5‒10分的有48篇(33篇为实验室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被引总数634次。与上海仁济医院紧密合作,设计研发了多个新域抗体分子影像探针与临床转化,转化成果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了“ImmunoPET: Concept, Design,
and Applications”的论文,IF:52.758)。
(2)历经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和技术攻关,实验室部分项目在相关领域卓有成效,得到了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2020年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项。
(3)2019-2020年获批国家级课题12项,总经费达665.5万,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实现了我校建校以来该类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对完成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4)申请专利57项,授权专利40项;注重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智能机器人与高性能能谱CT的研发已形成样机,并将进入临床研究,将推出全球第一台静态医疗CT。
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和产学研合作,重视设备研发转化
(1)实验室已组建中-比、中-澳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英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单位的合作正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临床转化是实验室贯穿始终的发展理念。2019–2020年已招标两轮开放课题,共计17项课题准予立项。
(2)2019年实验室主办了第十三届亚大核医学和生物学联盟大会(国际会议);连续两年举办高质量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应用指南解读应用班”(2019年)和“分子探针与分子影像技术培训班”(2020年);举办了多次优质的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了多名国内顶尖科学家为校内教师进行学术讲座、课题指导,多措并举,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展望未来——瞄准健康所需与国际趋势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总要求后,上海市已先后出台了科创中心“22条”、科改“25条”、《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带有鲜明特色地方性法规,有力保障了科创中心的建设。作为上海市第一家专业的分子影像学实验室,实验室始终坚持以探索解决前沿科技领域中“卡脖子”问题为研究方向、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化”为建设理念、以“政校企”共建为合作模式,多功能开放式的组织建设管理体系。未来实验室还将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以开放形式的合作与运行管理为宗旨,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十四五”新征程中进一步致力于医学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耕细作、勇攀高峰,切实发挥实验室在分子影像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并凝练科研方向,将实验室打造成一个全国一流的科研平台,力争在人工智能影像研究方向上和在标志性成果上有所突破。未来实验室还将继续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临床转化,进一步突破设备的研发转化和抗体探针的临床转化,最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工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